飛奔法國10天 – 行程安排

posted in: 行程參考 | 0

薰衣草花季+法國夏季折扣季

還等什麼——飛奔法國10天

自然風光 世界遺產 經典路線 百到不厭

凡爾賽宮>莫奈花園>聖米歇爾山>香波城堡>阿維尼翁

僅限3期:

(1)6月17日 至 6月26日

(2)7月1日 至 7月10日

(3)7月11日 至 7月20日

 

10天行程安排

第一天:戴高樂接機,巴黎市內游覽

在辦理晚入住之後,由專職司導駕車帶領前往巴黎市內重要景點遊覽:凱旋門、埃菲爾鐵塔、杜勒依公園、盧浮宮、巴黎聖母院等

第二天巴黎出發—凡爾賽宮—莫耐花園

凡爾賽宮:

1979年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最初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為自己興建的狩獵行宮,到路易十四之時擴建成王宮。凡爾賽皇宮金碧輝煌奢華至極,法式花園設計精心成為其它君主仿效的對象。

莫奈的花園:

位於上諾曼底鄉間小鎮吉維尼,這是法國19世紀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的故居,在這裡他和他的家人渡過最美好的時光,他的很多著名畫作也都是在這裡創作完成的。

第三天象鼻山諾曼底海濱,Dior博物館

象鼻海岸:

從19世紀中開始成為法國人嚮往的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這裡象鼻形懸崖和美麗的大西洋形成的景色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法國畫家庫爾貝、柯羅、莫奈,作家莫泊桑、亞森-羅賓等等都對這裡情有獨鍾。

埃特大高爾夫俱樂部始於1908年,18個洞,年費20歲以下147歐元,20歲以上分年齡段217歐元起。旺季一至五68歐元,週末節日78歐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試身手

Dior博物館:

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型紀念館,它是法國知名時裝品牌Christian Dior 先生童年時的家,1998年這裡改為博物館,館內還有其它設計師的經典作品收藏,一定讓您不虛此行

第四天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被稱為漂浮在海上的聖山,是法國旅遊勝地和天主教教徒朝聖地。聖米歇爾山山頂的修道院已有1300年的歷史,教堂的尖頂高聳入雲,頂上鍍金大戰惡龍的聖米歇爾大天使傲視四周。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這裡列為世界遺產。這裡也被稱為世界八大奇景之一。


第五天香波堡,昂布瓦茲城堡及達芬奇墓

香波城堡:

這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典範之一,它是為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興建的狩獵行宮。建築內部著名的雙螺旋樓梯構思巧妙據說是達-芬奇設計。今年初春,香波城堡剛剛完成重建花園的工程。


皇家昂布瓦茲城堡:

建於岩石懸崖至上,15世紀末,查理八世請來了意大利建築師對城堡進行了重建。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達-芬奇晚年就生活在離這不遠的莊園裡,他的墓就在昂布瓦茲城堡的小教堂裡。

第六天阿維尼翁市內遊覽

阿維尼翁教皇宮:

14世紀開始興建的教皇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宮殿。整個建築規模龐大、堅實宏偉。這裡一度是教皇權力的中心…

聖貝內澤橋:

這座斷橋之所以名聲在外是因為法國人有一首非常經典歌曲提到這座橋,到底是哪首歌曲呢?讓我們走在橋上時一起來聽吧!

第七天南法著名山城+塞南克修道院+薰衣草花田

紅土城:

音譯為胡西庸,因為小鎮周邊由豐富的紅色粘土礦,所以這個小鎮的房屋都呈現不同的紅色很有特色。山頂的聖米歇爾教堂是建於羅馬時期的佳作。

石頭城:

音譯位葛德,在《山居歲月》的作者梅爾眼中這裡是法國最美的村莊。位於城中最高處16世紀的葛德城堡保存非常完好。

塞南克修道院:

建於12世紀,樸素而莊嚴的修道院被譽為法國最美的修道院之一。在薰衣草花季,一片紫色的花海與古樸的修道院建築形成一道讓人難以忘懷的風景。

薰衣草花海:

普羅旺斯地區是薰衣草的重要產區,瓦朗索是其中種植面積最大最集中的一個地區。連綿的薰衣草花海和向日葵花田,即刻便會抓住你的心。

第八天沿陽光高速返回巴黎,途中游第戎古城

第戎古城:這是一個依舊保持著中世紀別具特色建築和街區的古老城市。第戎城的歷史文化悠久,這裡最出名的芥末是很好的手信一定不能錯過。

第九天巴黎夏季大減價

法國一年當中只有兩個法定減價季,一個是在冬季,另一個在夏季。在減價期間顧客能以最優惠的價格買到當季的心怡物品。

第十天巴黎自由活動,送機

 

17500¥起/每人,6人成團,費用包含全程豪華商務車資,早餐晚餐,9晚三星酒店或同級民宿。

費用不含辦理法國簽證費用、參觀遊覽地點門票和除正餐之外的酒水或其它個人消費

這裡是根特(續二)

楊-維米爾《小街》(雖然他畫的不是根特,但都好相似)

上次提到楊- 凡- 艾克的失誤,下面我們仔細看一下照片就會明白
這就是祭壇畫原來擺放她的伍德夫婦的私人小禮拜堂,它位於聖巴夫教堂祭台南側迴廊處。小禮拜堂的光線來自右側兩個高大的彩色玻璃窗,現在這裡擺放的是同等大小的複製品。

因此瑪利亞身後顯然從左側照進室內的兩道光影是畫家的一時疏忽

現在我們繼續欣賞的是外側最下面一層的畫面。

這裡畫出了4 個可以以假亂真的三葉草裝飾的拱形哥特式神龕,外側的就是這幅偉大祭壇畫的資助人是喬司- 伍德(Joos Vijd )和她的妻子伊麗莎白- 波赫特(Elisabeth Borluut ),中間兩個大理石雕塑般的人物是施洗聖約翰(Saint Jean –Baptiste )和使徒聖約翰(Saint Jean L’Evangeliste )。

兩位聖約翰的“雕像”看上去很有重量感,褶皺的長袍棱角分明,他們都被安置在一個八角形的底座上,在這兩個石座的正前方分別刻著他們的名字,這種被描繪的如同真實大理石雕像般讓人們產生“視覺錯覺”的單色畫表現方式在當時非常流行,而且這也避免了木雕祭壇畫過重和容易損壞的缺點

施洗聖約翰是第一個認出耶穌基督既是救世主的人,因為羔羊是上帝之子耶穌的象徵,因此通常在描繪施洗聖約翰的畫作中都會畫上一隻羔羊,或是在他身邊或是懷抱著。 達芬奇的老師安德烈德爾- 委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 )《約翰為基督施洗》

伯納迪諾- 盧伊尼(Bernardino Luini )《沙洛美和施洗聖約翰的頭》

歌舞劇《沙洛美》,直到今天這個聖經故事依然是藝術家鍾愛的題材

接下來,不用我說你都可以判斷出這個建築上的浮雕表現的是誰了

在施洗約翰旁邊的是使徒聖約翰,他是作為新約聖經第四部《約翰福音》和末卷《啟示錄》作者的身份出現在這裡。

藝術作品中使徒聖約翰通常有4 種表現方式:

  • 在最後晚餐中,聖約翰經常出現在耶穌的旁邊,非常專注的聽耶穌佈道。
  • 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畫面裡,他和聖母瑪利亞都守候在耶穌身邊,他答應耶穌會照顧瑪利亞。
  • 在聖經中四福音書作者四聯像中,象徵著使徒聖約翰的是鷹。有時也會被表現為書寫或手拿聖經、或被置放進一口盛滿熱油的大鍋裡。

夏爾- 勒- 布朗(Charles le Brun )《拉丁門前的使徒聖約翰》

  • 在這裡,使徒聖約翰正舉起右手對著被下了毒的有著3 條蛇的聖餐杯劃出一個十字手勢。這是表現聖約翰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

埃爾- 格列柯(El Greco )《使徒聖約翰》

13 世紀意大利編年史作者雅克- 德- 佛拉金(Jacques De Voragine )在他的《黃金傳說》中這樣描述:
以弗所城阿耳忒彌斯神廟裡名叫阿里斯多德穆(Aristodeme )的大祭司想考驗使徒聖約翰,他便說;“如果你希望我相信你的主,那我給你一杯毒藥你喝下去,你若完全沒有一點痛苦我就相信你的上帝是真的天主”。使徒約翰答道: “你想怎麼都可以”。大祭司阿里斯多德穆接著說:“我想你先看著別人在你之前死去”。
在得到當地官員允許後,祭司阿里斯多德穆帶來了兩名被判了死刑的囚犯,他把那些會分泌毒液的爬行動物放都在一個研缽裡搗碎(有時畫中會畫成一條黑龍),為了檢驗一下毒藥的效果,他先讓兩名死囚在民眾面前喝下毒藥,這兩個罪犯很快就死了。現在輪到使徒聖約翰了,聖約翰舉起手在空中劃出了一個十字然後就喝下了剩下的一大杯毒藥… 但他完全沒有任何不適,在場的民眾都感謝上帝。

這時大祭司阿里斯多德穆又說:“我還是有點懷疑,除非你能讓這兩個死去的人復活我就信你”。接著使徒聖約翰把他的斗篷交給祭司阿里斯多德穆,祭司問約翰這是為什麼,約翰回答他說:“為了讓你再也無話可說,也為了讓你後悔你的冷酷無情,請把這件斗篷蓋在兩位死者的屍體上並要念道;是耶穌基督的使徒派我來到你們身邊,以耶穌基督的名讓你們復活”。祭司阿里斯多德穆照做了,兩個囚犯真的即刻復活。之後,使徒聖約翰為祭司阿里斯多德穆行了洗禮…

跪在施洗約翰和使徒約翰兩個雕塑的兩邊雙手合實的就是《根特祭壇畫》資助人伍德夫婦像。他們兩人的目光專注充滿感情虔誠之心一望即知。

喬司- 伍德的父親是尼古拉- 伍德(Nicolas Vijd ),他是瓦斯地區(Waas )的司法官員和副市長。喬司- 伍德本人也有很多身份;領主、在俗神甫、市議員、商人等,甚至在1433-1434 年間也擔任過根特副市長之職。1425 年,當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Philippe Le Bon )在荷蘭和澤蘭省遊歷期間,可能是這個機會讓喬司- 伍德和楊- 凡- 艾克相識。在屏畫裡我們看到他身穿一件紅色長衫,袖口、領口和底邊露出棕色毛皮襯裡,腰間掛著一個挎包。喬司- 伍德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和藹的好心人,從他的面部和手上的皺紋可以讓我們判斷出他的年紀。

右側是喬司- 伍德的夫人伊麗莎白- 波赫魯特,她出自根特最古老和顯赫的貴族家庭,伊麗莎白的父親若弘- 波赫魯特(Gheerom Borluut )數次連任根特市的副市長。這裡伊麗莎白- 波赫魯特身著珊瑚色的絲質長裙,翻領和袖口處可以看到綠色的內襯,她的頭上貼著面頰戴了一條透明的頭巾,另外一條白色的輕輕的垂到肩上。

兩個人的肖像超級寫實,沒有摻雜任何理想和美化成分,他們被描繪的栩栩如生,夫婦二人沒有飾物,衣著簡單但價格不菲,紫色和紅色散發出樸素適宜的感覺。

伍德夫婦沒有孩子,這可能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讓他們決定投注如此之大的資金到這個禮拜堂來,而且還請到當時最偉大的畫家為他們的禮拜堂繪製祭壇畫。另外,為了每天舉行的彌撒,必須要任命和支付費用給一名私人神甫,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在1550 年之前,生於根特的歷史學家馬克斯- 凡- 德維克(Marcus van Vaernewijck )曾有記錄道;“(神秘的羔羊)祭壇畫還有一個用膠畫顏料描繪著地獄場景的畫屏底座,同樣出自楊- 凡- 艾克之手,但這個畫面被一些平庸的畫家用他們的’牛腳’根本不是人手和愚蠢的方法清潔和修復之後,簡直就是毀了這幅畫;讓這件神聖的作品化為烏有… ”就是這樣,根特祭壇畫下方作為支撐的畫屏底座從此消失了。
祭壇畫示意圖; 底座(predella)

這是保存完整的《伊森海姆祭壇畫》(Retable d’Issenheim )藏於法國科爾馬下林登博物館

除了祭壇畫,根特沒有別的好看的嗎?
當然不是

 

這裡霍延的聖母貝居安會院(也稱小凡人修女院),根特有三間凡人修女院,其中兩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這是其中一間始建於1234 年,整個院落建築獨特,非常寧靜雅緻…是不是讓人看了也都想做修女了…

現在這裡已改為民居,老的診療所如今作為藝術工作室或用於舉辦展覽

未完待續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
希望得到您的指正和意見,下期見!

這裡是根特(續一)

 

想必來過歐洲的朋友一定參觀教堂無數,每個教堂內的聖器聖物、繪畫雕刻、彩色玻璃、繁複裝飾等等都是如此精美絕倫讓我們這些充滿好奇心的“無神論者”看得眼花繚亂同時又一頭霧水…

如果你來到根特請細心觀看這幅《神秘羔羊》,她可稱之為是一本“聖經全書”。而且,看完這些宗教題材的作品之後或許也能讓你真正明白、理解為什麼19世紀70年代法國印象派畫作在展出時會被當時的評論和大眾攻擊得一無是處並嘲笑道:“連牆紙都不如”。

我們先來欣賞根特祭壇畫閉合時外側的三組繪畫。這裡所有畫面都融於一個略帶灰色的色調中,整體氛圍肅穆樸實沒有過多裝飾。最上方一層是《四位先知》,中間為《聖母領報》、最下面一層是《兩位聖約翰和兩位資助人》,這三層內容由上而下按照從舊約到新約時間順序排列。

最上方一層這4個人物出自古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左側是先知撒迦利亞(Zacharie),最右側是先知彌迦(Michée)

他們“以神的名義講話(轉達上帝意旨)”這些預言的事不能被更改和或者含有個人色彩。撒迦利亞先知生活在大約公元前500年,他寫了一本書預見了彌賽亞(救世主)的出現,他被認為是一位最重要的耶穌預言者。這裡他戴了一頂裘皮的帽子,穿了一件寬大的衣服外面披著白鼬皮做的斗篷右肩上扣著一排鈕扣。他的皮膚較黑,留著長長的花白的鬍子,他正在讀著面前一本打開的厚重的書,他左手拿著其中一頁,右手指指著書上的文字,漂浮在他頭頂上的條幅話框就是他的預言:“盡情的歡樂,錫安的女兒!幸福的吶喊吧,你的國王來了”。

米開朗基羅筆下的先知撒迦利亞;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

最右側是先知彌迦(Michée)

先知彌迦身披著松鼠皮毛外衣,他正俯身看著下方的瑪利亞,在他的身邊也放著一本書,他頭上的半圓形的橫幅這樣寫到:“正是你,你的兒子將成為統治以色列的王”。

位於中間的是兩位女先知,厄立特利亞的女先知(Erythrée地名)和庫邁的女先知(Cumes地名),她們最初都曾是大地女神希柏利的女僕,她們可以和神交流、傳達信息、可以被附身,如神示的迴聲,天啟的媒介。女預言者們描述的神諭如謎一般高深莫測令人費解,因為她們總是用很晦澀的形容詞來描寫這些不能理解的事,所以她們表達的意思有時含糊其辭好像在胡言亂語,如果解析的方法不同可能會出現兩種完全相反的含義。但她們都預言了彌賽亞的到來。

中間左側的是女先知厄立特利亞(Erythrée)

她的特點是她以詩句形式寫成預言。屏畫中她身穿鑲有金邊的白色長裙,頭上裹著有藍條的白頭巾,一塊黑色披巾系在肩上,她的左手上戴著一個手鐲,右耳耳環上的珍珠大而有光澤,漂浮在厄立特利亞女先知頭上的話語是:“他的聲音不是人類的,伴隨著一股強大的氣息由天而降”。這段文字是受啟發於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e)的史詩《埃涅阿斯紀》(第六卷50),在天主教盛行的背景下這句話具有了一種新的意義。 (也是因為這句話,有人認為左側這位應該是庫邁女先知,右面是厄立特利亞,但現在大部分書籍中不是這個提法)

下圖為右側是女預言者庫邁(Cumes)。在天主教中,她預言了耶酥-基督的誕生。在這幅畫中,漂浮在女先知上空的捲軸話框內這樣寫著:“一位國王將從天上而來,不用多久,他就會親自出現”。

她穿著綠色貂皮束腰長裙,頭戴的棕色網狀發冠上繡滿了珍珠。她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女先知,被視為一位能力超凡的通靈者。她生活在埃涅阿斯時代,阿波羅神判她活了1千年。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他的《變形記》(第14卷101-153)中描述道;美麗的庫邁女先知令神阿波羅心生愛慕,阿波羅答應可以讓她得到永生,交換的條件是她的貞潔和愛情。他想以恩寵來誘惑和打動女先知的心,阿波羅說:“你任意選擇,庫邁的姑娘,無論什麼心願,你都可以實現。”女先知抓起一把沙土不加思索地祈禱說:“我願我的壽命可以和沙子的數量一樣多”。阿波羅言而守信讓她長壽。但這時女先知忘記說“不管我活多少歲,我都要永遠年輕”,阿波羅同意把這個願望贈送給她讓她永葆青春,前提是要答應他的要求…但庫邁女先知拒絕了阿波羅,所以她一直都是個處女。

最美好的青春已經逝去,讓人無法忍受的衰老一步步來臨,但這一切庫邁女先知還必須承受很久,隨著時間她的年紀越來越大生命日趨衰竭,她的身體也開始逐漸萎縮四肢變得又小又輕,直到最後無論誰的眼睛都看不見她,而只能通過她的聲音來識別出她,命運留給她的只有她的聲音。

另一個版本;

阿波羅神愛上了美麗的庫邁女先知,為了得到女先知的愛情阿波羅答應可以實現她的一個最大心願作為交換。庫邁女先知假裝接受了他的提議,她要求她活的歲數可以像她手中沙子的數量一樣多,但是,當她手握著千顆沙粒許願時卻忘記了說明她還希望永遠保持20歲的清純靚麗。阿波羅遵照約定讓她長壽,但庫邁女先知卻沒有兌現她的承諾,阿波羅即讓女先知的心願變成詛咒。

如此之長的壽命,隨著時間庫邁女先知開始漸漸變老,而且她不斷不斷地縮小直到個頭好像一隻蟬一般大小,最後蜷縮住進了她地窖中一個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瓶罐裡當孩子們見到問她有什麼願望時,她回答說唯有一個:“我希望可以死去”。

維吉爾在他的《埃涅阿斯紀》第六卷中寫到:當埃涅阿斯要去冥界見他父親的亡魂時便是由庫邁女先知陪伴,她指引埃涅阿斯在阿外赫農(Averno)湖邊的樹林裡折下金樹枝,只有金枝才能讓埃涅阿斯去到冥王哈德斯(Hades)的疆土。

米開朗基羅描繪的庫邁女先知;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

根據聖經,這些先知們預言的事情都成真,他們下方的《聖母領報》就得以應驗,他們都宣告了救世主的到來。畫家楊-凡-艾克的學識淵博被人廣為稱讚,但研究人員認為楊-凡-艾克是得到了當時神學家的幫助才得以發展描繪出如此復雜的畫面。

接下來是其中這三組畫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位於中間由4個畫面構成的《聖母領報》(或稱《受孕告知》)。畫中這一幕發生在瑪利亞和木匠約瑟訂婚後但她還沒有出嫁之前,這時的瑪利亞非常年輕,不滿20歲,而約瑟長她很多。

畫中左側,身著白衣長著翅膀的是傳達天主信息的天使長加百列,他來到童貞女瑪利亞的家跪在她面前,左手拿象徵著瑪利亞聖潔的百合花,飄在空中的字是他說的話:“萬福瑪利亞,你滿受神恩,主與你同在”。這和我們今天漫畫書上的對白有點像。

畫面右邊是聽到這個消息的瑪利亞,她穿著寬鬆束腰長衣,在她左邊的桌子上擺放著一本打開的書,這意味著天使加百列出現的時候她應該正在讀著這本舊約聖經猶太先知的預言。飛到她頭上的白鴿代表著聖靈感孕,童貞女瑪利亞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眼神望向空中回答道:“主之婢女在此”,這句話為了便於讓上帝閱讀所以是以反方向來寫的。

通常《聖母領報》這個主題都被表現在瑪利亞自己的房間裡,室內描繪出的所有物品不僅僅是為了展現真實生活或構圖的平衡,同時也蘊含象徵意義,它們也常常出現在其它聖母題材的畫作裡,比如窗口透明的水樽、潔白的毛巾、銅製的盥洗盆,這些都寓意著瑪利亞的聖潔無瑕未染原罪。

從天使加百列和瑪利亞之間的拱形窗口可以看到根特的城市街景,這種表現方法讓空間的景深感更強烈,有人認為這可能就是畫家楊-凡-艾克在根特的畫室望出去的景色,對我們進一步了解畫家的工作和生活給予了一點啟示,但根特大學藝術史的學者們通過現存的根特歷史圖文資料研究確認,這是從祭壇畫的資助人伍德夫婦居住的家中看到的風景…這個街區依然還在。

在《聖母領報》這組畫中隱藏著一處不被人察覺的錯誤:就是在瑪利亞身後的牆上太陽光照進室內形成的兩道窗口的光影。 (畫中瑪利亞腰身的左側)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整個祭壇畫,無論外側和內側的所有場景、人物都證明畫中的光線是來自右側,因為這幅畫是準備擺放在資助人在教堂內的私人祭壇裡,而這個祭壇的光源只有右側大大的彩色玻璃窗,畫家在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考慮到了這個因素,所以在多處細節的表現上也完全吻合環境(後面也會再提到)。因此,這裡出現在聖母身後的兩道從左側射入的光線應該是整幅祭壇畫中楊-凡-艾克唯一的一個失誤…(未完待續)

根特,一個神秘古老的城市,一顆時髦現代的內“芯”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

希望得到您的指正,下期見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Pierre HECKMANN皮埃爾先生的象牙店

posted in: 巴黎旅遊 | 0

巴黎6區波拿巴街,一條人車川流不息的街道,大多數人途經這裡都是為了去看因《達芬奇密碼》和德拉克洛瓦的壁畫而出名的聖敘爾皮斯教堂(Eglise Saint Sulpice)。皮埃爾-艾克曼先生的象牙店就在這條街上,他的店面並不起眼,被左鄰右舍的時尚名牌店鋪淹沒了,還能吸引些路人目光的是它酒紅色的老式櫥窗和它對街擺滿了各種用具的工作台。

這間象牙店是皮埃爾先生的父親亨利-艾克曼在1913年開始經營的,那個年代這個街區有很多銷售宗教用品的店家。如今一個多世紀過去之後皮埃爾的店鋪卻面臨著要徹底關門的窘境,其中一個原因;後繼無人。

現在全法國依然還從事象牙雕刻的手藝人僅有4位,兩位在諾曼底的海濱城市迪耶普(Dieppe)這裡是法國象牙雕刻的發源地。一位在大巴黎米容先生,皮埃爾在小巴黎;波拿巴街57號——這裡既是他的店鋪也是他的工作室。

象牙雕刻是門非常古老的手工藝,在歐洲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距今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18世紀的法國,象牙雕刻品極為流行風靡一時。

皮埃爾-艾克曼先生的祖父就是像牙雕刻工匠,這門父傳子的手藝已經延續了四代,他是第三代,他的兒子讓-皮埃爾60歲後退休了,而老皮埃爾卻一直沒有放下這份工作。坐在雕刻台前的他仍然技術嫻熟把握精準不需要戴眼鏡,你怎麼能相信這位老人已經90歲了…


“您的孫子不繼續學這門手藝嗎?”我問。 “不會”。

“那您沒有學生或者學徒嗎?”“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這個了…我以前就在波拿巴街的美院(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上學,學雕塑,如今的學生都學’現代藝術’了…”這句話裡多少都可以感受到皮埃爾的一些無奈。

 

在皮埃爾的店裡沒有大型作品,也沒有天價孤品,我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的象牙雕像,他們都被擺放在很明顯的位置。



不同大小,不同年代,出自不同的工匠師傅,作品上沒有製作者的印記或簽名,以18、19世紀為主,每個小雕像的造型也都不同,有簡有繁,這些“老物件”的售價主要以年份、質地和做工來定而不是重量或大小。今時今日皮埃爾已經沒有定件,他的工作只是出售這些古董象牙製品和牙雕修復。

這件19世紀的耶穌受難雕像售價680歐元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稀缺。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自1975年(也有的說1976年)開始實施,1989年起在全球範圍內禁止象牙貿易,使得法國大規模象牙雕刻生產不再成為可能。法國所有從事和象牙有關的人員都必須擁有從業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之後重新更換。購買象牙原材料要選用在1975年《公約》生效之前儲備的象牙並出具政府簽發的證明才是合法。雕刻工匠這時開始嘗試各種希望可以替代象牙的新材料;象牙果、牛骨、硬木、樹脂、塑料等等,當然也包括猛獁象牙。

自從俄羅斯人在西伯利亞雅庫特凍土中發掘出大量生活在冰川年代的猛獁象象牙之後,這些被封存了一萬年的象牙被人們認為是現代象牙最理想的替代品,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在巴黎9區的度歐拍賣行里拍賣,而且猛獁象牙的貿易相對自由。但不同地區的象牙的品質其實截然不同,皮埃爾解釋說,最優質的當屬非洲森林象象牙,它顆粒細膩、堅硬富有光澤,而非洲普通象的象牙顆粒紋理則會比較粗大。

給了法國象牙雕刻行業致命一擊的是在去年。 2016年4月30號,肯亞政府為了打擊偷獵和象牙走私在全世界媒體面前焚燒了105噸(1萬6千隻)非法像牙庫存,法國環境部長到場出席活動以示支持。


同年,8月17日法國政府正式頒佈在“法國境內全面禁止象牙買賣”的禁令。這一禁令涉及法國所有以像牙為製作原材料的手工藝者,這等於把法國僅有的幾位象牙雕刻師送上絕路。

老皮埃爾,雖然現在他的聽力沒那麼好,但他為人非常熱情,很喜歡和到店裡的客人聊上兩句。

我問他工作台中間這個好像有著魔力般的藍色水球是做什麼用的?他解釋說,這是為了工作時能看的更清楚,當光線經過水樽後亮度會增強,而且這樣的光線不會對人的視力有太大損害,這是他老爸留給他的,而桌子上的所有工具都是他祖父用過的。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統計的數字,每年被獵殺的大象約3萬頭,目前非洲大象的總數為45萬到50萬頭…

在我離開前,看著這間巴黎唯一的百年象牙老店,皮埃爾-艾克曼先生最後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現在不是大象即將消失,而是我們即將消失…”

Pierre HECKMANN皮埃爾先生象牙店

地址:57,Rue Bonaparte 75006 Paris

電話:(+33)01 43 54 71 09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五,上午:10h-12h30 下午:14h-18h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

希望得到您的意見和建議,讓您的出行更精彩,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