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根特(續二)

楊-維米爾《小街》(雖然他畫的不是根特,但都好相似)

上次提到楊- 凡- 艾克的失誤,下面我們仔細看一下照片就會明白
這就是祭壇畫原來擺放她的伍德夫婦的私人小禮拜堂,它位於聖巴夫教堂祭台南側迴廊處。小禮拜堂的光線來自右側兩個高大的彩色玻璃窗,現在這裡擺放的是同等大小的複製品。

因此瑪利亞身後顯然從左側照進室內的兩道光影是畫家的一時疏忽

現在我們繼續欣賞的是外側最下面一層的畫面。

這裡畫出了4 個可以以假亂真的三葉草裝飾的拱形哥特式神龕,外側的就是這幅偉大祭壇畫的資助人是喬司- 伍德(Joos Vijd )和她的妻子伊麗莎白- 波赫特(Elisabeth Borluut ),中間兩個大理石雕塑般的人物是施洗聖約翰(Saint Jean –Baptiste )和使徒聖約翰(Saint Jean L’Evangeliste )。

兩位聖約翰的“雕像”看上去很有重量感,褶皺的長袍棱角分明,他們都被安置在一個八角形的底座上,在這兩個石座的正前方分別刻著他們的名字,這種被描繪的如同真實大理石雕像般讓人們產生“視覺錯覺”的單色畫表現方式在當時非常流行,而且這也避免了木雕祭壇畫過重和容易損壞的缺點

施洗聖約翰是第一個認出耶穌基督既是救世主的人,因為羔羊是上帝之子耶穌的象徵,因此通常在描繪施洗聖約翰的畫作中都會畫上一隻羔羊,或是在他身邊或是懷抱著。 達芬奇的老師安德烈德爾- 委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 )《約翰為基督施洗》

伯納迪諾- 盧伊尼(Bernardino Luini )《沙洛美和施洗聖約翰的頭》

歌舞劇《沙洛美》,直到今天這個聖經故事依然是藝術家鍾愛的題材

接下來,不用我說你都可以判斷出這個建築上的浮雕表現的是誰了

在施洗約翰旁邊的是使徒聖約翰,他是作為新約聖經第四部《約翰福音》和末卷《啟示錄》作者的身份出現在這裡。

藝術作品中使徒聖約翰通常有4 種表現方式:

  • 在最後晚餐中,聖約翰經常出現在耶穌的旁邊,非常專注的聽耶穌佈道。
  • 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畫面裡,他和聖母瑪利亞都守候在耶穌身邊,他答應耶穌會照顧瑪利亞。
  • 在聖經中四福音書作者四聯像中,象徵著使徒聖約翰的是鷹。有時也會被表現為書寫或手拿聖經、或被置放進一口盛滿熱油的大鍋裡。

夏爾- 勒- 布朗(Charles le Brun )《拉丁門前的使徒聖約翰》

  • 在這裡,使徒聖約翰正舉起右手對著被下了毒的有著3 條蛇的聖餐杯劃出一個十字手勢。這是表現聖約翰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

埃爾- 格列柯(El Greco )《使徒聖約翰》

13 世紀意大利編年史作者雅克- 德- 佛拉金(Jacques De Voragine )在他的《黃金傳說》中這樣描述:
以弗所城阿耳忒彌斯神廟裡名叫阿里斯多德穆(Aristodeme )的大祭司想考驗使徒聖約翰,他便說;“如果你希望我相信你的主,那我給你一杯毒藥你喝下去,你若完全沒有一點痛苦我就相信你的上帝是真的天主”。使徒約翰答道: “你想怎麼都可以”。大祭司阿里斯多德穆接著說:“我想你先看著別人在你之前死去”。
在得到當地官員允許後,祭司阿里斯多德穆帶來了兩名被判了死刑的囚犯,他把那些會分泌毒液的爬行動物放都在一個研缽裡搗碎(有時畫中會畫成一條黑龍),為了檢驗一下毒藥的效果,他先讓兩名死囚在民眾面前喝下毒藥,這兩個罪犯很快就死了。現在輪到使徒聖約翰了,聖約翰舉起手在空中劃出了一個十字然後就喝下了剩下的一大杯毒藥… 但他完全沒有任何不適,在場的民眾都感謝上帝。

這時大祭司阿里斯多德穆又說:“我還是有點懷疑,除非你能讓這兩個死去的人復活我就信你”。接著使徒聖約翰把他的斗篷交給祭司阿里斯多德穆,祭司問約翰這是為什麼,約翰回答他說:“為了讓你再也無話可說,也為了讓你後悔你的冷酷無情,請把這件斗篷蓋在兩位死者的屍體上並要念道;是耶穌基督的使徒派我來到你們身邊,以耶穌基督的名讓你們復活”。祭司阿里斯多德穆照做了,兩個囚犯真的即刻復活。之後,使徒聖約翰為祭司阿里斯多德穆行了洗禮…

跪在施洗約翰和使徒約翰兩個雕塑的兩邊雙手合實的就是《根特祭壇畫》資助人伍德夫婦像。他們兩人的目光專注充滿感情虔誠之心一望即知。

喬司- 伍德的父親是尼古拉- 伍德(Nicolas Vijd ),他是瓦斯地區(Waas )的司法官員和副市長。喬司- 伍德本人也有很多身份;領主、在俗神甫、市議員、商人等,甚至在1433-1434 年間也擔任過根特副市長之職。1425 年,當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Philippe Le Bon )在荷蘭和澤蘭省遊歷期間,可能是這個機會讓喬司- 伍德和楊- 凡- 艾克相識。在屏畫裡我們看到他身穿一件紅色長衫,袖口、領口和底邊露出棕色毛皮襯裡,腰間掛著一個挎包。喬司- 伍德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和藹的好心人,從他的面部和手上的皺紋可以讓我們判斷出他的年紀。

右側是喬司- 伍德的夫人伊麗莎白- 波赫魯特,她出自根特最古老和顯赫的貴族家庭,伊麗莎白的父親若弘- 波赫魯特(Gheerom Borluut )數次連任根特市的副市長。這裡伊麗莎白- 波赫魯特身著珊瑚色的絲質長裙,翻領和袖口處可以看到綠色的內襯,她的頭上貼著面頰戴了一條透明的頭巾,另外一條白色的輕輕的垂到肩上。

兩個人的肖像超級寫實,沒有摻雜任何理想和美化成分,他們被描繪的栩栩如生,夫婦二人沒有飾物,衣著簡單但價格不菲,紫色和紅色散發出樸素適宜的感覺。

伍德夫婦沒有孩子,這可能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讓他們決定投注如此之大的資金到這個禮拜堂來,而且還請到當時最偉大的畫家為他們的禮拜堂繪製祭壇畫。另外,為了每天舉行的彌撒,必須要任命和支付費用給一名私人神甫,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在1550 年之前,生於根特的歷史學家馬克斯- 凡- 德維克(Marcus van Vaernewijck )曾有記錄道;“(神秘的羔羊)祭壇畫還有一個用膠畫顏料描繪著地獄場景的畫屏底座,同樣出自楊- 凡- 艾克之手,但這個畫面被一些平庸的畫家用他們的’牛腳’根本不是人手和愚蠢的方法清潔和修復之後,簡直就是毀了這幅畫;讓這件神聖的作品化為烏有… ”就是這樣,根特祭壇畫下方作為支撐的畫屏底座從此消失了。
祭壇畫示意圖; 底座(predella)

這是保存完整的《伊森海姆祭壇畫》(Retable d’Issenheim )藏於法國科爾馬下林登博物館

除了祭壇畫,根特沒有別的好看的嗎?
當然不是

 

這裡霍延的聖母貝居安會院(也稱小凡人修女院),根特有三間凡人修女院,其中兩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這是其中一間始建於1234 年,整個院落建築獨特,非常寧靜雅緻…是不是讓人看了也都想做修女了…

現在這裡已改為民居,老的診療所如今作為藝術工作室或用於舉辦展覽

未完待續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
希望得到您的指正和意見,下期見!

這裡是根特(續一)

 

想必來過歐洲的朋友一定參觀教堂無數,每個教堂內的聖器聖物、繪畫雕刻、彩色玻璃、繁複裝飾等等都是如此精美絕倫讓我們這些充滿好奇心的“無神論者”看得眼花繚亂同時又一頭霧水…

如果你來到根特請細心觀看這幅《神秘羔羊》,她可稱之為是一本“聖經全書”。而且,看完這些宗教題材的作品之後或許也能讓你真正明白、理解為什麼19世紀70年代法國印象派畫作在展出時會被當時的評論和大眾攻擊得一無是處並嘲笑道:“連牆紙都不如”。

我們先來欣賞根特祭壇畫閉合時外側的三組繪畫。這裡所有畫面都融於一個略帶灰色的色調中,整體氛圍肅穆樸實沒有過多裝飾。最上方一層是《四位先知》,中間為《聖母領報》、最下面一層是《兩位聖約翰和兩位資助人》,這三層內容由上而下按照從舊約到新約時間順序排列。

最上方一層這4個人物出自古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左側是先知撒迦利亞(Zacharie),最右側是先知彌迦(Michée)

他們“以神的名義講話(轉達上帝意旨)”這些預言的事不能被更改和或者含有個人色彩。撒迦利亞先知生活在大約公元前500年,他寫了一本書預見了彌賽亞(救世主)的出現,他被認為是一位最重要的耶穌預言者。這裡他戴了一頂裘皮的帽子,穿了一件寬大的衣服外面披著白鼬皮做的斗篷右肩上扣著一排鈕扣。他的皮膚較黑,留著長長的花白的鬍子,他正在讀著面前一本打開的厚重的書,他左手拿著其中一頁,右手指指著書上的文字,漂浮在他頭頂上的條幅話框就是他的預言:“盡情的歡樂,錫安的女兒!幸福的吶喊吧,你的國王來了”。

米開朗基羅筆下的先知撒迦利亞;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

最右側是先知彌迦(Michée)

先知彌迦身披著松鼠皮毛外衣,他正俯身看著下方的瑪利亞,在他的身邊也放著一本書,他頭上的半圓形的橫幅這樣寫到:“正是你,你的兒子將成為統治以色列的王”。

位於中間的是兩位女先知,厄立特利亞的女先知(Erythrée地名)和庫邁的女先知(Cumes地名),她們最初都曾是大地女神希柏利的女僕,她們可以和神交流、傳達信息、可以被附身,如神示的迴聲,天啟的媒介。女預言者們描述的神諭如謎一般高深莫測令人費解,因為她們總是用很晦澀的形容詞來描寫這些不能理解的事,所以她們表達的意思有時含糊其辭好像在胡言亂語,如果解析的方法不同可能會出現兩種完全相反的含義。但她們都預言了彌賽亞的到來。

中間左側的是女先知厄立特利亞(Erythrée)

她的特點是她以詩句形式寫成預言。屏畫中她身穿鑲有金邊的白色長裙,頭上裹著有藍條的白頭巾,一塊黑色披巾系在肩上,她的左手上戴著一個手鐲,右耳耳環上的珍珠大而有光澤,漂浮在厄立特利亞女先知頭上的話語是:“他的聲音不是人類的,伴隨著一股強大的氣息由天而降”。這段文字是受啟發於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e)的史詩《埃涅阿斯紀》(第六卷50),在天主教盛行的背景下這句話具有了一種新的意義。 (也是因為這句話,有人認為左側這位應該是庫邁女先知,右面是厄立特利亞,但現在大部分書籍中不是這個提法)

下圖為右側是女預言者庫邁(Cumes)。在天主教中,她預言了耶酥-基督的誕生。在這幅畫中,漂浮在女先知上空的捲軸話框內這樣寫著:“一位國王將從天上而來,不用多久,他就會親自出現”。

她穿著綠色貂皮束腰長裙,頭戴的棕色網狀發冠上繡滿了珍珠。她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女先知,被視為一位能力超凡的通靈者。她生活在埃涅阿斯時代,阿波羅神判她活了1千年。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他的《變形記》(第14卷101-153)中描述道;美麗的庫邁女先知令神阿波羅心生愛慕,阿波羅答應可以讓她得到永生,交換的條件是她的貞潔和愛情。他想以恩寵來誘惑和打動女先知的心,阿波羅說:“你任意選擇,庫邁的姑娘,無論什麼心願,你都可以實現。”女先知抓起一把沙土不加思索地祈禱說:“我願我的壽命可以和沙子的數量一樣多”。阿波羅言而守信讓她長壽。但這時女先知忘記說“不管我活多少歲,我都要永遠年輕”,阿波羅同意把這個願望贈送給她讓她永葆青春,前提是要答應他的要求…但庫邁女先知拒絕了阿波羅,所以她一直都是個處女。

最美好的青春已經逝去,讓人無法忍受的衰老一步步來臨,但這一切庫邁女先知還必須承受很久,隨著時間她的年紀越來越大生命日趨衰竭,她的身體也開始逐漸萎縮四肢變得又小又輕,直到最後無論誰的眼睛都看不見她,而只能通過她的聲音來識別出她,命運留給她的只有她的聲音。

另一個版本;

阿波羅神愛上了美麗的庫邁女先知,為了得到女先知的愛情阿波羅答應可以實現她的一個最大心願作為交換。庫邁女先知假裝接受了他的提議,她要求她活的歲數可以像她手中沙子的數量一樣多,但是,當她手握著千顆沙粒許願時卻忘記了說明她還希望永遠保持20歲的清純靚麗。阿波羅遵照約定讓她長壽,但庫邁女先知卻沒有兌現她的承諾,阿波羅即讓女先知的心願變成詛咒。

如此之長的壽命,隨著時間庫邁女先知開始漸漸變老,而且她不斷不斷地縮小直到個頭好像一隻蟬一般大小,最後蜷縮住進了她地窖中一個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瓶罐裡當孩子們見到問她有什麼願望時,她回答說唯有一個:“我希望可以死去”。

維吉爾在他的《埃涅阿斯紀》第六卷中寫到:當埃涅阿斯要去冥界見他父親的亡魂時便是由庫邁女先知陪伴,她指引埃涅阿斯在阿外赫農(Averno)湖邊的樹林裡折下金樹枝,只有金枝才能讓埃涅阿斯去到冥王哈德斯(Hades)的疆土。

米開朗基羅描繪的庫邁女先知;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

根據聖經,這些先知們預言的事情都成真,他們下方的《聖母領報》就得以應驗,他們都宣告了救世主的到來。畫家楊-凡-艾克的學識淵博被人廣為稱讚,但研究人員認為楊-凡-艾克是得到了當時神學家的幫助才得以發展描繪出如此復雜的畫面。

接下來是其中這三組畫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位於中間由4個畫面構成的《聖母領報》(或稱《受孕告知》)。畫中這一幕發生在瑪利亞和木匠約瑟訂婚後但她還沒有出嫁之前,這時的瑪利亞非常年輕,不滿20歲,而約瑟長她很多。

畫中左側,身著白衣長著翅膀的是傳達天主信息的天使長加百列,他來到童貞女瑪利亞的家跪在她面前,左手拿象徵著瑪利亞聖潔的百合花,飄在空中的字是他說的話:“萬福瑪利亞,你滿受神恩,主與你同在”。這和我們今天漫畫書上的對白有點像。

畫面右邊是聽到這個消息的瑪利亞,她穿著寬鬆束腰長衣,在她左邊的桌子上擺放著一本打開的書,這意味著天使加百列出現的時候她應該正在讀著這本舊約聖經猶太先知的預言。飛到她頭上的白鴿代表著聖靈感孕,童貞女瑪利亞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眼神望向空中回答道:“主之婢女在此”,這句話為了便於讓上帝閱讀所以是以反方向來寫的。

通常《聖母領報》這個主題都被表現在瑪利亞自己的房間裡,室內描繪出的所有物品不僅僅是為了展現真實生活或構圖的平衡,同時也蘊含象徵意義,它們也常常出現在其它聖母題材的畫作裡,比如窗口透明的水樽、潔白的毛巾、銅製的盥洗盆,這些都寓意著瑪利亞的聖潔無瑕未染原罪。

從天使加百列和瑪利亞之間的拱形窗口可以看到根特的城市街景,這種表現方法讓空間的景深感更強烈,有人認為這可能就是畫家楊-凡-艾克在根特的畫室望出去的景色,對我們進一步了解畫家的工作和生活給予了一點啟示,但根特大學藝術史的學者們通過現存的根特歷史圖文資料研究確認,這是從祭壇畫的資助人伍德夫婦居住的家中看到的風景…這個街區依然還在。

在《聖母領報》這組畫中隱藏著一處不被人察覺的錯誤:就是在瑪利亞身後的牆上太陽光照進室內形成的兩道窗口的光影。 (畫中瑪利亞腰身的左側)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整個祭壇畫,無論外側和內側的所有場景、人物都證明畫中的光線是來自右側,因為這幅畫是準備擺放在資助人在教堂內的私人祭壇裡,而這個祭壇的光源只有右側大大的彩色玻璃窗,畫家在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考慮到了這個因素,所以在多處細節的表現上也完全吻合環境(後面也會再提到)。因此,這裡出現在聖母身後的兩道從左側射入的光線應該是整幅祭壇畫中楊-凡-艾克唯一的一個失誤…(未完待續)

根特,一個神秘古老的城市,一顆時髦現代的內“芯”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

希望得到您的指正,下期見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Pierre HECKMANN皮埃爾先生的象牙店

posted in: 巴黎旅遊 | 0

巴黎6區波拿巴街,一條人車川流不息的街道,大多數人途經這裡都是為了去看因《達芬奇密碼》和德拉克洛瓦的壁畫而出名的聖敘爾皮斯教堂(Eglise Saint Sulpice)。皮埃爾-艾克曼先生的象牙店就在這條街上,他的店面並不起眼,被左鄰右舍的時尚名牌店鋪淹沒了,還能吸引些路人目光的是它酒紅色的老式櫥窗和它對街擺滿了各種用具的工作台。

這間象牙店是皮埃爾先生的父親亨利-艾克曼在1913年開始經營的,那個年代這個街區有很多銷售宗教用品的店家。如今一個多世紀過去之後皮埃爾的店鋪卻面臨著要徹底關門的窘境,其中一個原因;後繼無人。

現在全法國依然還從事象牙雕刻的手藝人僅有4位,兩位在諾曼底的海濱城市迪耶普(Dieppe)這裡是法國象牙雕刻的發源地。一位在大巴黎米容先生,皮埃爾在小巴黎;波拿巴街57號——這裡既是他的店鋪也是他的工作室。

象牙雕刻是門非常古老的手工藝,在歐洲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距今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18世紀的法國,象牙雕刻品極為流行風靡一時。

皮埃爾-艾克曼先生的祖父就是像牙雕刻工匠,這門父傳子的手藝已經延續了四代,他是第三代,他的兒子讓-皮埃爾60歲後退休了,而老皮埃爾卻一直沒有放下這份工作。坐在雕刻台前的他仍然技術嫻熟把握精準不需要戴眼鏡,你怎麼能相信這位老人已經90歲了…


“您的孫子不繼續學這門手藝嗎?”我問。 “不會”。

“那您沒有學生或者學徒嗎?”“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這個了…我以前就在波拿巴街的美院(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上學,學雕塑,如今的學生都學’現代藝術’了…”這句話裡多少都可以感受到皮埃爾的一些無奈。

 

在皮埃爾的店裡沒有大型作品,也沒有天價孤品,我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的象牙雕像,他們都被擺放在很明顯的位置。



不同大小,不同年代,出自不同的工匠師傅,作品上沒有製作者的印記或簽名,以18、19世紀為主,每個小雕像的造型也都不同,有簡有繁,這些“老物件”的售價主要以年份、質地和做工來定而不是重量或大小。今時今日皮埃爾已經沒有定件,他的工作只是出售這些古董象牙製品和牙雕修復。

這件19世紀的耶穌受難雕像售價680歐元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稀缺。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自1975年(也有的說1976年)開始實施,1989年起在全球範圍內禁止象牙貿易,使得法國大規模象牙雕刻生產不再成為可能。法國所有從事和象牙有關的人員都必須擁有從業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之後重新更換。購買象牙原材料要選用在1975年《公約》生效之前儲備的象牙並出具政府簽發的證明才是合法。雕刻工匠這時開始嘗試各種希望可以替代象牙的新材料;象牙果、牛骨、硬木、樹脂、塑料等等,當然也包括猛獁象牙。

自從俄羅斯人在西伯利亞雅庫特凍土中發掘出大量生活在冰川年代的猛獁象象牙之後,這些被封存了一萬年的象牙被人們認為是現代象牙最理想的替代品,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在巴黎9區的度歐拍賣行里拍賣,而且猛獁象牙的貿易相對自由。但不同地區的象牙的品質其實截然不同,皮埃爾解釋說,最優質的當屬非洲森林象象牙,它顆粒細膩、堅硬富有光澤,而非洲普通象的象牙顆粒紋理則會比較粗大。

給了法國象牙雕刻行業致命一擊的是在去年。 2016年4月30號,肯亞政府為了打擊偷獵和象牙走私在全世界媒體面前焚燒了105噸(1萬6千隻)非法像牙庫存,法國環境部長到場出席活動以示支持。


同年,8月17日法國政府正式頒佈在“法國境內全面禁止象牙買賣”的禁令。這一禁令涉及法國所有以像牙為製作原材料的手工藝者,這等於把法國僅有的幾位象牙雕刻師送上絕路。

老皮埃爾,雖然現在他的聽力沒那麼好,但他為人非常熱情,很喜歡和到店裡的客人聊上兩句。

我問他工作台中間這個好像有著魔力般的藍色水球是做什麼用的?他解釋說,這是為了工作時能看的更清楚,當光線經過水樽後亮度會增強,而且這樣的光線不會對人的視力有太大損害,這是他老爸留給他的,而桌子上的所有工具都是他祖父用過的。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統計的數字,每年被獵殺的大象約3萬頭,目前非洲大象的總數為45萬到50萬頭…

在我離開前,看著這間巴黎唯一的百年象牙老店,皮埃爾-艾克曼先生最後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現在不是大象即將消失,而是我們即將消失…”

Pierre HECKMANN皮埃爾先生象牙店

地址:57,Rue Bonaparte 75006 Paris

電話:(+33)01 43 54 71 09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五,上午:10h-12h30 下午:14h-18h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

希望得到您的意見和建議,讓您的出行更精彩,下期見!

和一個法國朋友的對話

讓- 弗朗索瓦- 胡特卡(Jean-Francois RUTKA )出生在法國北部的小城杜埃市(Douai ),1999 年來到巴黎,因為在巴黎什麼都可以找到不僅僅是工作,這裏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劇場、電影院、畫廊、圖書館、書店和一年到頭的各種各樣的展覽讓這個喜歡文學和歷史的年輕人生活的豐富充實。

這些年他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寫了12 部小說,15 個劇本,其中一部已出版,其它的小說以電子版的形式放在他的個人網站上供大家閱讀,而讓- 弗朗索瓦的正式工作則是盧浮宮博物館法國繪畫館的管理員。

你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印象什麼樣的?

“還沒有機會去過中國,但感覺中國應該是即現代又傳統”。
“每天在盧浮宮裡看到很多亞洲面孔,不能區分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有時,個別人亞洲人的行為法國人會認為不太禮貌,但我們要互相理解,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化不同所造成的,我們不應該隨意評判他人。”

你會不會很驕傲自己是個法國人?

“不能說驕傲,準確的說是幸運、出生在法國是很幸福的,如果和出生在非洲國家的人相比,我很滿足自己是個法國人,但我並沒有優越感,不論什麼國籍,我們沒有區別。但不是所有的人的想法都和我一樣,大部分人應該還是很驕傲自己是法國人的。”

你怎麼看待法國?

“我生活在一個很美的國家,法國是個小國,但她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在我看來法國最值得驕傲的不應該是埃菲爾鐵塔、蒙娜麗莎、各種奢侈品而應該是她自由的思想、自由精神。但有時候可能自由的過度了”。

法國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浪漫的國度之一,你覺得是這樣嗎?

“我認為不是,這是法國給外國人的一種印象,人們曲解了“浪漫”的概念。現代人理解的浪漫和浪漫的本意不同。一個翻修一新的城堡一點也不浪漫,一對情人牽著手走在塞納河邊這也不能稱之為浪漫。浪漫是一種精神狀態,是痛苦和煎熬有傷感的情緒在裡面,而非我們經常用來形容愛情的美麗”。

巴黎和法國最美的地方?

“巴黎的盧森堡花園,塞納河兩岸,這是巴黎人經常去的地方,可以看到當地人的生活。

在薩瓦省(Haute-savoie )的安納西市很美,湖光山色,寧靜怡人,是個讓人放鬆的好地方。

 

有另外一個國家讓你嚮往嗎?

“德國。我英文不好,德語還行,因為不論做什麼交流非常重要。法國人從小(中學開始)除了要學好自己的母語法語和英語之外還要再掌握一門外語比如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或葡萄牙語等,還要參加考試,這個分數會記入到高考成績。而且德國人的社會、集體觀念意識比法國人強,不以自我為中心”。

推薦一部法國小說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但如果看的不是法語版,往往因為翻譯的原因令她的光芒不在,文學的魅力在字裡行間,就像看畫一定要看原作一樣。雨果在法國人心中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除了寫詩歌、戲劇、小說和評論之外,還是個畫家(只畫素描),室內裝飾和家具設計他也在行,但他從來沒有向外界透露過他的繪畫才能。雨果的素描都很浪漫”。

雨果巴黎故居

 

雨果的素描

 

你最喜歡的一句話

“《做自己的主人遠遠勝過做世界的主人》這是日本道元禪師的一句話。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信仰,沒有精神支柱,對未來恐懼害怕”。

你會不會渴望自己成功?

“以前會,現在不會。”

“會不會得獎,會不會有暢銷,這個我不在意。當真的喜歡做一件事,它就會成為一種需要,寫作就是我的需要,就像需要吃飯需要睡覺一樣,我不為了成功而寫作!”

法國人會不會互相攀比?

“當然也是有的。但每個人的生活不同,炫耀、互相攀比是可笑的,會傷害別人”。

你認為的完美生活是什麼?

“接受所有我們必須經受的,增強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理想生活是內心的滿足。”

每年讓- 弗朗索瓦- 胡特卡都會完成自己的一篇小說,他說他很快樂。當不再看重成功和失敗的時候,創作才會真實和自由。
在線閱讀鏈接https://jeanfrancois-rutka.com
郵箱:jf.rutka@gmail.com

希望和你交流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