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小偷的醋

posted in: 南法旅遊 | 0

今天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數月未停,病死人數不斷攀升,不禁讓人想起久遠的中世紀黑死病大蔓延——和一個來自南法有著讓人好奇的名字的醋:四個小偷的醋(Vinaigre des 4 Voleurs)。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醋?

話說歐洲在14到18世紀曾經歷兩次鼠疫大流行,被感染的人們飽受病痛折磨致死無數。 17世紀,這一次可怕的瘟疫來到了法國西南部城市圖盧茲(Toulouse),從1628到1631年幾年間,圖盧茲5萬市民20%人口死於瘟疫,法國其他城市的疫情也大致相同;四個小偷的醋就出現在這個時期。

這4個小偷靠偷盜死人錢財為生,他們趁著世道混亂人心惶惶四處作案,把病死的人身上值錢的東西和家中財物洗劫一空,當然,他們最終被抓到關進大牢。

但法官對一件事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這4個小偷能如此膽大過人,這些有瘟疫的人家根本沒人敢去,而且他們還敢接觸死屍卻沒有被感染?於是,這4個小偷被施以酷刑,嚴加拷問,為了能讓他們招供說出緣由,法官承諾可以放他們一條生路,(也有一種版本說本應判他們以火刑活活燒死,但如果他們交出秘方即可減刑)。 4個小偷信以為真說出了秘密…但法官卻沒有恪守諾言,還是把小偷們處以絞刑。

約100年後1720年發生在馬賽瘟疫中的4個小偷也抓住時機效仿前人,自然他們也難逃法網被捕入獄,小偷同樣以“神秘配方”作為交換條件,這次法官展現出他的寬宏大量不再食言赦免了4個小偷。

這4個小偷的秘密武器就是他們“神奇的醋”!他們的配方應該和1個世紀前圖盧茲4位老前輩的秘笈大同小異,為了不被感染,他們每天會用加入了苦艾、迷迭香、熏衣草、薄荷、大蒜等10多種藥草和香料的醋擦拭身體、手和麵部,而且時不時的還會喝上一點。神奇“藥劑”的功效顯而易見,得到人們普遍承認,從此它就有了“四個小偷的醋”的名字,1748年,它被正式命名為消毒殺菌醋載入法國藥典直至1884年。

如果您對自己充滿信心大可依照法國人的土方自製傳說中的“四個小偷的醋”;

1837年,法國藥典中的配方

製作時間:30分鐘 放置:15-21天 製作量:1升

準備材料:

1升白醋(更好是蘋果醋)

苦艾葉15克、艾蒿葉15克、迷迭香葉15克、

鼠尾草葉15克、薄荷葉15克薰衣草花15克、

芸香葉15克、菖蒲根2克、桂皮2克、

肉荳蔻2克、蒜瓣2克、樟腦4克(自行決定)

製作:

把這些新鮮或者晾乾葉子和花搗細,菖蒲根、桂皮、肉荳蔻擦成碎末,搗碎蒜瓣,均勻的混合在一起。

把混合好的藥草裝進有蓋的深色玻璃瓶裡,然後加入白醋(或蘋果醋)攪勻。

這樣浸泡2-3週時間。

過濾掉藥草醋就做好了,可以保存在有色玻璃容器中2-3年。 (低溫避光)

下面是市面上可以見到法國生產的兩個品牌的四個小偷醋

四個小偷的醋是否可以在這次新型肺炎期間發揮些效果不得而知,但有朝一日,如果您來圖盧茲,這個被稱為法國乃至世界重要的航天中心,參觀令人難忘的空中客車製造廠的時候,可以順道在Paul- Dupuy珍寶藝術博物館看看現在已經被人遺忘的綠醋瓶(當然館裡可看的遠不止這個)。

感興趣的話可以在銷售有機商品店和草藥舖買上一瓶,既可外用又可內服治療:蚊蟲叮咬、灼傷、濕疹、蕁麻疹、疲勞、頭痛、喉嚨痛、聲啞、甚至護理頭髮等等。為了不出意外還請閣下謹遵醫囑。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希望得到您的意見和建議

讓您的出行更精彩,下期見!

圖盧茲-布里恩運河

圖盧茲-空客製造車間

南法普羅旺斯的阿普特(Apt)盛產蜜餞(Fruits Confits)

老土蜜餞的偉大使命

posted in: 南法旅遊 | 0

現在的年輕人出門旅行都愛帶上一些小乾果,小包裝花花綠綠的,看上去營養全面,一邊坐車一邊吃…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果脯,那年代沒什麼零食:花生、瓜子、話梅糖…還有果脯,但除了甜它和好吃似乎沾不上邊,這樣一隔就是30年。

南法普羅旺斯的阿普特(Apt)盛產蜜餞(Fruits Confits)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果脯,但這裡的果脯可稱得上歷史悠久、遠近聞名。二戰期間英國的大人物首相丘吉爾,甚至為了這誘人至極的阿普特櫻桃蜜餞創建了一個秘密地下組織,突破德軍的重重關卡把阿普特的蜜餞運到倫敦……因此,阿普特有著“世界蜜餞之都”的美譽應該也不是浪得虛名。

阿普特位於阿維尼翁以東60公里,這種把水果用糖漿浸煮,通過滲透讓糖分取代水果中的水分的做法是一種古老的保存水果的方式,古羅馬人就是把水果浸在蜂蜜裡來保存水果的。另外,據記載14世紀兩位生活在阿維尼翁的教皇希望一年到頭都可以吃到夏天的水果,也促成了阿普特人從此以蜜餞為生。到了19、20世紀逐漸演變成一個產業時,阿普特幾乎全城的人都圍繞著蜜餞工作;果農、蜜餞工、造鍋製瓷等等。那為什麼是阿普特?原因很簡單;這裡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水果繁多。

但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蜜餞工匠做出上等的蜜餞卻沒有學校,這是個世代相傳的手藝,過程並不復雜,讓水果吸收糖分,但是個熬人、有點強制性的工作,需要足夠熱愛、實踐經驗和多過常人的耐心。

因為每年的雨水和氣溫不同,蜜餞工匠要知道在最佳時間選擇剛剛成熟的水果做成蜜餞。做蜜餞的水果也是特別的品種:馬丁塞克梨、科西嘉小柑橘、普羅旺斯粉杏、克洛德王后綠李(這是弗朗索瓦一世為他的王后從亞洲引進的一種李子品種)、還有專供用來做蜜餞的甜瓜。

蜜餞好吃首要條件就是水果一定要好!洗過一連串糖漿浴的水果可以充分吸收糖分並保持原有的形狀,它的香氣和味道全被密封在果肉裡,製做好後的蜜餞看上去色澤豐富、晶瑩半透明如同紅綠寶石令人垂涎。

要知道阿普特蜜餞也是普羅旺斯地區聖誕夜傳統的13甜品之一。

這一天,傳統的基督教家庭會在餐桌上鋪上3張白色台佈並擺上3只蠟燭象徵著聖三一,人們在平安夜彌撒期間來品嚐13甜點,隨後這些甜食就會一直擺在台上三天到12月27日。

13個甜品由乾果、蜜餞、花生糖、水果和一種長得很像麵包名叫“橄欖油蓬普”烤餅組成,數字13自然代表了13個人物:耶穌基督和他的12個門徒。椰棗是來自東方的耶穌的象徵,無花果乾代表方濟各會,杏仁代表托缽修會,葡萄乾代表多明我會,核桃(或榛子)代表奧古斯丁會,桔子寓意財富,白色花生糖象徵純潔與善,而黑色花生糖象徵邪惡與罪,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在人們生活中留下的影子,包括飲食,尤其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日子。

每年6、7月是普羅旺斯最美的季節,在前往薰衣草田的路上你一定會經過這個小鎮,何不留出一點時間在阿普特走走轉轉,試一下這個依舊叫人懷念的兒時味道,有人說:“如果你一直不喜歡蜜餞,是因為你從來沒吃過好的蜜餞”…

或許阿普特蜜餞會改變我們的偏見,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裝點起你下午茶的餐桌,說不定你也會像許多星廚一樣發現它的魅力並從它身上再獲靈感。

熱愛、傳承與分享,這正是小小Apt蜜餞的偉大使命。

感謝關注支持先鋒AVANTPREMIER

希望得到您的意見與建議,讓您的出行更精彩,下期見!

*歐洲旅行、旅拍、用車服務請微信聯繫AP VOYAGE:+33603225008

格里科:是天才還是瘋馬(下)

格里科一定受到過嚴格的素描訓練就像這一時期的所有畫家一樣。但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格里科的素描卻極為罕見,這可能也解釋了一件事,就是對於格里科來說素描(草圖草稿)在他的工作中只是一個輔助環節。

格里科本人作為一個畫家經常是直接在畫布上作畫,他肯定會畫一些草圖小稿或小模型作為研究,在此次展覽中也有展示這些作品。格里科把這些素描或小模型展示給他的買家、定件人或者他畫室的畫工,這是為了讓他們知道最終的完成的作品所呈現的效果。

格里科和同時代其它畫家的最大的一個區別是:對於格里科來說素描圖稿不是一個媒介供他的畫室臨摹創作,而他將會命他畫室的畫家借助他提到說到的轉化成畫面,把他的構思描繪在畫布上,然後畫室會以此為模板繪製更大尺寸作品。實際上這是一種畫作產生畫作的過程。在格里科看來,素描圖稿的作用只是構建作品雛形,與畫室的工作完全沒有聯繫。

《基督在橄欖山被俘前》 約1590 布面油畫102*113cm

《基督在橄欖山被俘前》 約1600 布面油畫 100*142cm

《聖家族》 約1580-1585 布面油畫 106*87cm

《聖彼得和聖保羅》 約1595-1600 布面油畫 124*93cm

《聖彼得和聖保羅》 約1600-1605布面油畫 116*91cm

《聖瑪利亞-瑪德蓮》 約1584 布面油畫 108*101cm

《聖道明在祈禱》 約1585-1590 布面油畫 118*86cm

1611年,維拉斯凱茲的老師佛朗西斯科-巴柴寇(Francisco Pacheco)來參觀格里科的畫室時,他提道一個叫“框架房間”的展示廳,在這里格里科擺放了他創作的所有油畫作品的縮小版,這些都是格里科親手完成的。

格里科大部分留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的應該屬於“畫室作品”。 “框架房間”是格里科的作品展示廳,他在畫好了小型樣品後,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確定成品的尺寸,增減畫中的人物等等。這是一種很現代的“營銷方式”,可以看出格里科的商業頭腦。

《巴柴寇肖像》維拉斯凱茲畫 1623年 布面油畫 40*36cm

格里科對建築也非常感興趣,他非常崇拜和敬仰16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帕拉弟奧(Andrea Palladio)。此外,格里科還特別收藏了由巴爾巴羅(Daniel Barbaro)翻譯,1556年在威尼斯出版的古羅馬建築工程師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的建築著作。格里科為此作了大量筆記,關於藝術尤其是對建築設計構思的思考和個人想法。這些建築論著幫助格里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因為他要設計神龕和祭壇屏畫,這都要求有精準的計算。

雖然格里科如此熱衷於建築,但他卻阻止他的兒子成為一名建築師。他的兒子曼紐爾(Jorge Manuel Theotocopouli)我們知道他也是一個畫家,準確的說是一個水平不高的畫家。

實際上曼紐爾想成為一個建築師,但對於格里科來說建築師是個完全沒前途的職業:“你要成為一名畫家,我的孩子。建築師不是一個職業”。格里科之所以認為建築師不是一個職業,他覺得建築行業將會衰退沒落…

所以,他有一點強迫性的讓他的兒子作他的助手成為一名畫家,他甚至還給他的兒子畫了一張像“廣告”一樣的肖像畫。

1614年,格里科過世,曼紐爾最終如他所願成為了一個建築工程師,而且是托萊多教堂的總建築師。

《畫家的兒子》 1603 布面油畫 74*51cm

在格里科死後,馬德里的迅速發展令托萊多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輝,1614年當馬德里成為西班牙的真正中心後,格里科的作品便開始遠離人們的視線…

1623年,年輕的維拉斯凱茲本人也肯定來到托萊多拜訪過格里科工作室。格里科的肖像畫和其它一些系列的創作,特別是《歐貴茲伯爵的葬禮》一定給維拉斯凱茲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格里科並沒有影響維拉斯凱茲的藝術之路,格里科的一切與他同時離開了這個世界…一直到19世紀末才又重新被人發現。

《十字架上的基督》 約1600 布面油畫 193*116cm

《童貞女瑪利亞》 約1590 布面油畫 53*37cm

《聖傷》 1580-1590 布面油畫 121*155cm

這是一件極少公開和參展的私人收藏品,上一次對公眾展示是在80年代美國舉辦的一個大展裡。這件偉大的作品,從畫中的色彩可以看出屬於格里科自己的色彩風格已經形成。

格里科建造了一座連接傳統和現代的橋樑,他找到了自己特有的繪畫語言,構建出屬於他自己的繪畫世界,他是一個真正有能力再創造的畫家,他技藝超群,色彩尤其生動充滿感情,格里科的繪畫是非常容易被大眾接受,非常感性的,但同時他又是如此革新的“徹底”!

格里科一生的故事反映出他一直以來對繪畫的思考——繪畫創作的各種可能性。他把束縛繪畫的禁錮慢慢向外推開,為繪畫的發展和演變開拓出更大的空間,這個突破將指引19、20世紀的現代和前衛藝術家們在繪畫的表現上邁出更大一步。

今天,如果您身在巴黎或即將來巴黎,無論您是否熱愛藝術,只要您還保持著一顆對世界的好奇心,想探索畫家更多秘密,那不妨抽出一點時間,靜下心來欣賞一下這位有著瘋馬般不羈性情的天才作品。

Greco – La rétrospective au Grand Palais du 16 oct. 2019 au 10 février 2020
巴黎大皇宮 - 格里科回顧展

格里科:是天才還是瘋馬(上)

從來沒有一個大型的的展覽去讚美過這位藝術史上的天才,這次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格里科回顧展將讓觀者去發現一個他們認為已經熟悉但實際上並不了解的畫家。

格里科是一位如此不同尋常,如此別具一格的畫家。在他新穎有創見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通常是只是形象,而有一些東西我們卻沒有看到:就是他作品本身!

格里科作品的獨特風格,層層重疊的繁複構圖,強烈有力的對比色彩,畫家在作品的敘事和表現技巧上都顯露出他與眾不同的才能和智慧。

《聖人韋洛尼加》約1580 布面油畫 91*84cm

這次展覽向公眾展示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畫家的經典之作,近80件不同尺寸作品,包括70幅油畫,7幅素描和一些雕塑,盡可能全面、完整地展示畫家的藝術之路。

1541年,格里科出生在今天希臘的克里特島(當時這裡是威尼斯共和國的疆域),他最初所受的訓練是成為一名拜占庭風格的聖像畫家,直到25歲格里科才決定改變他的命運前往威尼斯。

《正在畫聖母像的聖路加》 1560-1566 蛋彩畫 41*33cm

格里科的一生某一意義上說是一個遊走的歷程。他一直在尋找工作,這並不容易,在威尼斯他感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浪潮,威尼斯畫派的畫風和色彩徹底改變了格里科,他希望可以留在這裡從事他熱愛的繪畫事業,但威尼斯根本就不缺畫家,這時的威尼斯提香還在世,丁托列托和委羅內塞工作不斷,帕爾馬、巴薩諾家族的畫家名聲在外,格里科很快明白他在威尼斯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決定去“藝術的中心”羅馬一試身手。

在羅馬,格里科等待他的幸運之神降臨,但他不會畫濕壁畫也未成名,接不到大的訂單只能創作一些小型的木板作品。在法爾內塞(Alesandro Farnese)紅衣主教的庇護下,他在法爾內塞宮得到了一些工作機會,1572年最終因受到排擠而不得不離開…

《三博士來朝》1568-1570 木板油畫 45*52cm

雖然在羅馬格里科也沒有找到自己的施展空間,但也正是在羅馬格里科看到了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提香、丁托列托、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藝術家對他的影響,讓他徹底從一個拜占庭聖像畫家轉變成一位文藝復興畫家。

《摩德納三聯畫》(正反兩面)1567-1569 木板蛋彩畫 37*24cm(關閉時)

《受孕告知》1576 布面油畫 117*98cm

最後,格里科在羅馬遇到了他的“伯樂”:西班牙托萊多主教堂教長的兒子卡斯迪雅(Luis de Castilla),他建議格里科去西班牙托萊多,這時的托萊多是個完美的城市、文化的中心、宗教的重鎮。 “我的父親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你將會有大量的定件,另外,國王菲利普二世(也稱腓力二世)非常欣賞威尼斯畫派的畫家,他正在興建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需要人才…” 就這樣,格里科決定踏上他新的歷程開始他又一次新的挑戰。

這一次,正是在西班牙:他的“理想國”格里科達到了他藝術的頂鋒,他融合了提香和米開朗基羅,真正發展形成自已獨有的畫風,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後一位巨匠。

《聖母升天》1577-1579 布面油畫 403*211cm

這是一幅難得一見的作品,自從美國收藏家在1906年在巴黎購得之後,她就遠渡重洋去了芝加哥再沒有回到歐洲,這是她修復後的首次展出

在意大利期間,格里科有兩位助手:一位名為Bonastri,另一位是Preboste。

格里科決定去西班牙後,Bonastri沒有去留在了意大利,而Preboste一直跟隨格里科直到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到達西班牙後,格里科很快組建自己的畫室,這在當時是一種風尚,無論哪個畫家想在他的行業打開市場擴大客服群都必須有自己的工作室。但對於格里科來說,特別之處是:他的“畫家作品”和“畫室作品”區分的很明確。畫室的主要任務就是展示格里科作品,並從商業角度考慮——他的“產品”要佔領市場。定件中佔最大份額的最好和重要的作品,格里科會自己獨立完成。

《脫掉基督的外衣》(畫家作品) 1579-1580 木板油畫 55*35cm

在“畫家作品”中我們很難看到畫室的參與,即便是畫中的次要部分。與之相反,我們會在“畫室作品”中經常看到格里科修改的痕跡,他這麼做是為了讓這些作品更閃閃生輝。這就如同服裝的高級定制,總監對高定會親力親為,團隊則負責成衣生產,這次展覽中展示的全是格里科的高定作品。

《脫掉基督的外衣》(畫家和畫室作品)1580-1585 布面油畫 165*98cm

以下均為畫家作品

《對耶穌之名的崇敬》(又名菲利普二世的夢)1578 布面油畫 140*109cm

未完待續,下期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