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老港

把爛牌打成好牌的馬賽魚湯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0

馬賽法國第二大城市,就像意大利的西西里,法國的馬賽也是有著無敵海景卻缺少安全感的城市,但說到這裡的至尊料理“馬賽魚湯”堪比鳳髓龍膽一定列入世界愛好美食人士的願望清單,中國人給它起了個更有氣勢和誘惑力的名字叫“海龍王湯”,在尚未品嚐之前真可以讓人想入非非、無限嚮往…

馬賽7區小港灣

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弗凱亞人來到這裡建立了港口Massalia就是今天的馬賽,他們自然也帶來了希臘人喜愛的卡卡維亞魚湯(Kakavia),這個魚湯如今在希臘還很普遍,她就是馬賽魚湯的祖先。

後來,在羅馬人的神話裡也提到一個鮮美的魚湯,相傳維納斯就是把這個湯給她的丈夫火神吃讓他美美地睡上一覺,這樣自己才可以去私會戰神馬爾斯。

希臘卡卡維亞魚湯

一直以來馬賽魚湯都是漁民一家老小的家常便飯,把賣不出去的、沒人要的、太小太醜、捕撈時少頭短尾不完整的魚統統丟進大湯鍋,加上橄欖油、兩大勺海水和地中海特有的香料燉湯。

根據法國詩人Mistral的說法,當魚湯滾開鍋時就改為小火,這個普羅旺斯方言短句“開鍋轉小火”bouiabaisso就演變成了馬賽魚湯的名字“Bouillabaisse ”。

1900年,法國馬賽廚師J-B REBOUL在他編寫的《普羅旺斯菜式》中統計了40多種用來做馬賽魚湯的魚。

1980年,為了保證魚湯的品質,把馬賽魚湯和其它魚湯區別開來,馬賽的6家餐廳聯合製定了一套規範,明確規定了所選用的魚的品種,如鲉魚、魴魚、龍騰魚、紅鯔魚、安康魚、赤鲉等至少要4種不同的魚組合,並強調要保證絕對新鮮。

規範甚至還準確說明了整個服務過程;您點的魚在送進廚房之前會先向您展示,上菜時魚和湯要分別放在兩個盤裡,魚肉要當著食客的面分切裝盤,同時要伴番紅花蛋黃醬和麵包。另外,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在陽光燦爛白雲朵朵的碧海藍天下享用…

這麼一個大菜在漁民眼裡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就一條:只要魚的品種足夠多湯自然就越好喝,尤其在天冷的時候最適合,先喝滾熱四溢的濃湯再吃鮮美的岩魚,配上帶著花香的卡西斯白葡萄酒…

馬賽米其林一星餐廳廚師Lionel Levy的要求更高一點,準備好了——看菜譜!

製作時間1個半小時,製作量4人

4個不同品種的野生海魚,比如:赤鲉、紅羊魚、魴魚、康吉鰻

每人每種魚50克為準

5、6條小的岩石魚

橄欖油、12個土豆、1個洋蔥、2個分蔥、2個胡羅蔔、1個西紅柿、一個茴香頭、一段芹菜、一頭蒜

香料:茴香籽、八角、番紅花、馬賽茴香酒一小杯

赤鲉和魴魚(法語名聖彼得)兩種魚的樣子古怪醜陋但卻是魚中極品必吃,赤鲉魚翅有毒小心不要觸碰。

聖彼得很好辨認,因為它身上有個大黑點,據說這是耶穌門徒聖彼得的手印,因收稅人讓耶穌納稅,耶穌即吩咐聖彼得去加利利海捕魚,釣到的魚嘴裡會有銀幣,聖彼得照做,被聖彼得捏到的這種魚的身上從此就世世代代留下了彼得指紋,這種魚就命名為“聖彼得”。

製作過程:

1;在大湯鍋底倒上橄欖油,把5、6條小魚切成兩段,不去頭也不用去內臟(因為不吃),把切好的小魚放進鍋小火炒

2;把洋蔥、分蔥、胡羅蔔、西紅柿、茴香、芹菜切成大塊後放入大湯鍋內一起翻炒

3;加一小杯茴香酒,加水沒過所有菜和魚攪勻,加蒜、茴香籽、八角兩顆、番紅花少許

4;把4種大魚的魚肉片下來,大魚頭連骨放到湯裡,大火煮等魚湯滾開後改為小火加蓋燉最多45分鐘

5;用漏勺濾出所有菜、小魚和大魚骨,如果希望更濃味魚湯可以再濃縮。把4種大魚的魚肉放到剛剛過濾好的魚湯中火煮2-3分鐘,順序為受火的先放

6;盛出魚肉後,最後把去皮土豆放進魚湯煮熟盛出作為配菜,正宗地道的馬賽魚湯就做好了

馬賽魚湯是普羅旺斯人的榮耀法國人的驕傲,它是裝進“盤子裡的大海”。

但馬賽魚湯更為神奇之處是它教給人們要適應環境接受現實,老天能給你的就這些了,剩下的就看你的了。

曾幾何時,馬賽漁夫把手裡的爛牌打成了好牌,這是2500年的堅持改寫的歷史。

感謝關注先鋒AVANTPREMIER,希望得到您的意見與建議,

讓您的出行更精彩,下期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